Editorial (Chinese)

经验带来回报

November 11, 2014 | BY

clpstaff &clp articles &

王庆和柯礼斯富而德律师事务所虽然中国投资者在国际上日益活跃,但他们的对外投资仍然受到一些关键性挑战的制约。有关交易的确定性、价格、交易机会和外部监管障碍等都是常见问题,但每项交易还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国投资者谁熟悉全球交易趋势,谁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他们的对外投资之旅。交易的确定性对外投资体制进一步放宽现在已是很明显的趋势,特别是在审批、限额和时间环节,这为对外投资交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2013年底,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王庆和柯礼斯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


虽然中国投资者在国际上日益活跃,但他们的对外投资仍然受到一些关键性挑战的制约。有关交易的确定性、价格、交易机会和外部监管障碍等都是常见问题,但每项交易还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中国投资者谁熟悉全球交易趋势,谁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他们的对外投资之旅。

交易的确定性
对外投资体制进一步放宽现在已是很明显的趋势,特别是在审批、限额和时间环节,这为对外投资交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2013年底,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2013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也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2014年5月8日起施行)。商务部晚了一步,但也在改革,最近发出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 (修订)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虽然这些法规,包括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5月8日实施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其实施的情况仍有待观察,但这些法规总体而言,对境外投资交易的进行起了重大的改变。随着行政程序的简化,监管审批环节具有了更大的确定性和更高的效率,大多数中国投资者都会从中获益。交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对于想要收购优质而非不良资产的中国投资者来说,进一步的监管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交易的确定性。尽管已经在向更高的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这一目标不断迈进,中国监管审批程序仍然是外国卖方最为关心问题之一,我们预计他们会继续强烈要求改善对交易的保护。诸如交易保证金、分手费、托管帐户及其他交割前担保等机制,将很有可能依然是对外投资交易的重要特点,特别对于那些超出新限额的依然需要核准(而不单是备案)的交易而言尤其如此。中国投资者应当聘请能够以一种有助于卖方理解向中国投资者出售资产的独特过程的方式与外国卖方进行沟通的顾问,这一点很重要 。

价格
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并购交易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一方面,有些中国先行者不断积累经验,变得日益精明成熟。他们商谈交易条件(包括价格)的水平越来越高。他们不断增强的自信心将很快填补他们与西方对手在精明成熟方面的差距。

但在另一方面,新的投资者则日益苦于陌生市场的复杂局面,不断面临着种种挑战,例如价格是否合理、他们的期望值是否太低或者他们是否高估了收购所能带来的利益等等。就定价问题而言,全球市场(包括货币市场)的影响和风险依然是一个需要通过恰当的风险评估予以克服的重大挑战。

在中国投资者能够普遍对交易取得更大的确定性并且中国公司能够制定更迅捷的内部审批程序之前,许多中国投资者将会继续错失诸多拍卖良机,即使在能够获得溢价的情况下。其中典型情况之一就是不能及时满足拍卖过程介绍书中规定的最后期限或标准,这突显出买方糟糕的组织能力。

交易机会
中国投资者是在尚未完全摆脱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的市场上竞购优质资产,面临着盯上同一交易的大型私募股权买家以及西方或亚洲其他战略投资者的激烈竞争。对于中国金融投资者(例如保险行业投资者)来说更为明显,他们日益急于将他们庞大的资金投入房地产等另类海外资产。相比之下,这对工业投资者以及准备在过度拥挤的市场之外收购资产形成协同效应的买家的影响就比较小,他们更可能商谈的是双边交易。

反应速度
在快速而费力的拍卖中,关键的一点是,中国投标人的内部团队与他们主要的外聘顾问之间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关系,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供管理层进行恰当的审批。这对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它们都制定有与实施交易有关的内部规程和要求。

中国投资者正在迅速提高他们对投标过程介绍书和最后期限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快速反应、达到卖方期望并构建整体的交易前景。

因此中国投标人聘请熟悉房地产行业知识及相关市场情况的可靠顾问就至为关键。这些因素比语言能力更为重要。准确和及时的商业建议将不断为对外投资者节省金钱。

境外目标
根据预期中国投资者将不断拓宽投资市场。虽然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往基本上导向相对狭隘的行业领域内的特定目标,但随着国内市场日益趋于成熟和复杂,这一情况已然在改变。人们预期中国公司将在矿产能源领域之外进一步寻求对外投资的机会。这类交易的规模可能较小,中方更可能倾向于合伙和合营模式,而非直接收购。获得前沿技术或强大的研发能力,对迫切希望提高国内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中国投资者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品牌优势的卖方也会吸引中国投资者,他们在持续摆脱不良资产,转而收购优质资产。这在房地产行业尤为明显,外国(目前主要是美国和英国)的卖家正在不断向中国买家出售所谓的“炫耀性”资产。虽然这些可能成为新闻焦点,但它们也适用于广泛的行业领域(例如食品、休闲和替代能源),因为中国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节能型发展阶段。

交易结构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成为中国投资者的焦点,也就越来越需要强调和关注交易结构。中国投资者将不断提高他们对高效税务规划、健全退出机制以及合适的投资条约保护的理解。象他们前面的所有全球性公司一样,中国投资者在为他们特定的投资寻求日益广泛的战略和商业目标。这意味着他们会越来越多地利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 (SPV)来获得税务和法律方面的利益。对于利用这种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中国监管部门很可能会采取越来越支持的态度。

外部监管制约
正像中国公司越来越了解他们经营业务的市场一样,这些法域的监管部门也越来越了解与中国投资者打交道的方式。这会产生一种全面的积极影响。中国投资者需要与主要的监管部门建立联系,并确保向监管部门作出适当和实际的信息披露,以增加获得认可的可能性。政治化和媒体造势依然是引人注目的交易(特别是敏感行业的交易)的特点之一。中国对外投资者应继续提高他们处理政府和公共关系的技巧,或者聘请精通此方面事务的顾问。成功处理这些涉及敏感交易的问题需要投资者进行格外慎重的计划和工作。

尽管前景整体上很乐观,但监管部门(特别是关注国有投资者经营者集中情况的反垄断监管部门)日益加强的审查力度依然是一个潜在的障碍。其中包括中国自己的反垄断机关商务部。中国投资在国内外上下游行业的交叉很可能使这些问题复杂化。

政治影响
大量的中国对外投资,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的对外投资,仍然受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政治形势的驱动。这给交易的执行带来复杂因素,可能影响交易的确定性。中国投资者最好不要简单地依赖双边国家关系,而应注意当地政治的微妙之处。有经验的交易顾问能够帮助投资者预见特定的交易障碍,并通过恰当地平衡政治与经济因素来设计交易的结构。

展望未来
中国的对外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增长,并趋于多元化。这一趋势近期不大可能出现倒退,这也使得国内政策不会出现重大逆转。的确,交易无论在完成和条款方面都明显变得日益复杂和精密。但是,作为全球并购方面相对而言的新手,中国投资者对跨境交易的实施仍然缺乏坚实的经验,在交易后的整合方面更是如此,这可能会使一个本来完善的收购变得很糟糕。中国投资者应当善于从现有的经验和(有时会很痛苦的)教训中汲取知识。



王庆
王庆是常驻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北京及上海办公室的一名合伙人,在跨境并购、金融服务、私募股权、与中国相关的对内及对外投资和企业重组等方面拥有广泛的经验。

王律师持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法律和经济荣誉学位,另外还获得了哈佛法学院的法律硕士学位。

王律师最近在中国对外并购方面的经验包括向大连万达集团就其收购Sunseeker International以及向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车的一家上市子公司)就其收购ZF Friedrischafen的橡胶及塑料业务部门提供法律服务。

柯礼斯
柯礼斯是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公司业务组的一名高级律师,擅长向中国公司就其对外业务以及向跨国公司就其对华投资策略和项目提供法律服务。2012年他曾被调派到一个中国客户那里工作了八个月,协助其进行对外投资活动。

柯律师最近的并购业务经验包括向特易购就其与华润创业建立合营企业以在中国境内形成一个拥有三千多家门店的多样化零售巨头提供法律服务。柯律师曾向浙江吉利集团就其从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及相关业务的具代表性交易提供法律服务。


This premium content is reserved for
China Law & Practice Subscribers.

  • A database of over 3,000 essential documents including key PRC legislatio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 A choice of newsletters to alert you to changes affecting your business including sector specific updates
  • Premium access to the mobile optimized site for timely analysis that guides you through China's ever-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wide or corporate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our experienced Sales Professionals at +44 (0)203 868 7546 or [email protected]